供稿部门:外语外贸学院 作者:杨丽 审核人:李霓 发布时间:2025年10月10日 18:19 阅读量:
为深化教学创新,系统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师数智素养,外语外贸学院于暑期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以“培训-磨课-竞赛”为核心的系列教学赋能活动。本次活动以“提升教学能力、推动教学创新、助力迎评促建”为目标,通过系统化设计与闭环管理,有效激发了教师教学创新的内驱力,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。
一、专题培训:多维赋能,筑牢教学创新根基
学院聚焦前沿教学理念与数智技术融合,特邀学院国家级一流课程《高级商务英语》负责人王玉云教授,以及来自西南大学、四川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8位专家,开展了为期10天的11个专题培训。
培训内容涵盖三大维度:王玉云教授以“两性一度”标准为纲,主持《高阶认知能力培养》与《教学创新设计》工作坊,引导教师实现从“知识传授”到“学习设计”的角色转型。在数智技术层面,重庆师范大学向小婷博士、潘攀博士等专家系统讲解了AI工具在教学设计、高效备课中的实战应用,强调了“提示语设计”与“学情适配”的关键作用。同时,谭小勇副教授、钟晓燕副教授等则深入探讨了“人机协同”教学新范式与技术伦理风险,为教师划清了创新与安全的边界。此外,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毕业论文指导等实际需求,刘峻伶副教授、杨坤教授也分享了宝贵经验,为教师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支持。
二、 磨课研讨:精准打磨,催生课堂教学新范式
专题培训后,学院立即转入磨课研讨阶段。各课程组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元启智教、超星学习通、AI文本分析、虚拟数字人等智能平台,聚焦破解“低效环节”“参与不足”等课堂痛点,积极探索生成式AI支持下的沉浸式、互动式课堂构建路径。
在多轮的磨课中,老师们严格遵循“集体备课—个人试讲—小组反馈—多轮优化”的闭环流程,在反复演练与深度互评中精练设计、锤炼语言、夯实逻辑。同时,课程思政得到深度融合,比如《英语阅读》《商务英语写作》课程中,老师们巧妙引入“大语言模型与人类发展”等前沿议题,探索推动教学目标从“语言训练”向“认知提升”与“价值塑造”跨越。最终,21个课程组均形成了兼具前瞻理念与技术融合的数字化教学创新方案,为学院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样板经验。
三、 示范竞赛:以赛促教,检验赋能成果实效
7月24日,数字示范课堂竞赛作为整个系列的检验环节成功举办。21位历经培训与磨课锤炼的教师同台竞技,通过“说课+教学片段展示”全面呈现赋能成果。
赛场之上,参赛教师们或通过实操演示化抽象为具体,或灵活运用各类数智工具打造高互动课堂,或将思政元素如盐入水般自然融入教学。肖琴、杨君等两位新进青年教师表现尤为出色,她们或以清晰的逻辑和思辨环节启发学生批判性思维,或以“能力-素养-思政”三维目标引领教学设计,充分展现了学院青年教师扎实的功底与巨大的潜力。
经彭霄、李霓、李龙泉等评审专家综合评议,王宝川、施劼、肖琴、崔士红、杨君五位教师凭借优异表现荣获特等奖,并将代表学院出征校级竞赛。李霓院长在总结点评中对活动成效给予高度肯定,并勉励全体教师持续精进。学院将一如既往地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,驱动教学质量持续攀升。
本轮暑期教学赋能系列活动,成功构建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良性生态闭环。展望未来,外语外贸学院将持续深化“以学为中心”的教学改革,完善教师发展长效机制,为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